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記者朱超、成欣)多名專家學者29日表示,中國始終是國際法的堅定維護者和建設者,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國更應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攜手努力,堅守國際法維護公平正義、促進和平發展合作的核心價值。
在當日召開的“大變局下的國際法:發展中國家的作用”研討會上,與會嘉賓圍繞“大變局下的國際法:向何處去”“發展中國家的作用”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
非洲國際法研究所所長薩尼·穆罕默德說:“中國曾帶領非洲走向國際社會,幫助我們成為新的國際秩序的一部分。非洲感謝中國在維護、建設國際法和世界秩序中發揮的作用。”
馬來西亞科技大學教授拉赫馬特·穆罕默德表示,中國在維護多邊主義、確保國際法得到切實遵守以及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等方面都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些也都是《聯合國憲章》所倡導的理念。
當今世界,一方面國家間相互依存程度越來越深,另一方面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凌行徑明顯抬頭,個別國家無視國際法和國際關系準則,搞霸凌、干涉和單邊制裁,給世界帶來了不安和動蕩。
拉赫馬特·穆罕默德說:“300多年前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立了主權國家平等、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不應當在國際上濫用國內法進行域外管轄,這違背了國際法的基本準則。”
美國洛約拉大學教授詹姆斯·賈西表示:“一些國家不斷退出各種國際組織和國際條約,給多邊主義帶來挑戰。但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正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致力于維護國際法。唯有通過國際合作,才能解決發展、氣候變化、國際貿易等人類共同面臨的挑戰。”
國際法院院長優素福認為,“南方國家”應攜起手來,推動經濟領域的國際立法合作,包括在貿易和投資領域禁止訴諸或威脅采取強制措施,如單方面制裁等。
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提出了中方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體系三點主張:首先在國際規則制定中堅持多邊主義,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使國際立法平衡、包容地反映最廣泛的主張和利益,得到最廣泛的擁護和遵守;其次是推動國際法得到切實遵守,維護《聯合國憲章》確立的基本原則,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系,善意履行國際義務,反對雙重標準,合則用、不合則棄;三是堅守國際法維護公平正義、促進和平發展合作的核心價值。反對歪曲和濫用國際法,反對借國際法之名行霸權強權之實,更要反對打著國際法的旗號調詞架訟,挑動加劇分歧和沖突。
此次研討會由外交部和中國國際法學會共同舉辦,來自8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法律官員和駐華使館官員,聯合國、國際海洋法法庭、國際紅十字會、亞洲—非洲法律協商組織等國際組織代表和國內外專家300多人與會。(完)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