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新華網 正文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里海“解渴”記
      2020-08-31 08:03:20 來源: 工人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圖集

        通過生態保護修復系列工程 “京津綠肺”重現勃勃生機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今年78歲的老于念起這句詩時,不由得提高了音量。

        之所以提到荇菜,是因為說起位于天津市寧河區境內的七里海濕地這幾年的變化,詩經《周南·關雎》中美人采摘的“荇菜”可謂是見證者之一。

        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顧問于增會告訴記者,現在的七里海“解渴了”,不僅有荇菜、紅蓼、益母草等野生植物回歸,這里還成了鳥兒的樂園。

        8月中下旬,記者來到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淅淅瀝瀝的雨中,借助望遠鏡,順著工作人員指引的方向望去,幾只白鷺正曲頸休憩。忽然,兩三只白鷺騰空而起,向濕地更深處飛去……

        讓“渴了”的七里海“生津”

        5000年前已基本形成的七里海濕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處具有古海岸性質的濕地之一,也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濕地核心區44.85平方公里,連片葦海6萬畝、水域面積3.5萬畝,負氧離子含量比大城市中心區高出30倍~50倍,被譽為“天然氧吧”“京津綠肺”。

        然而,近年由于自然降水減少、上游河道斷流、內部水系淤積,七里海濕地常年處于干旱缺水、半饑渴狀態。

        多年來,濕地核心區所有葦田、水面為周邊村集體所有,長期由承包大戶生產經營。核心區被人為分割成若干塊,形成一個個“土圍子”。許多從事漁業生產的承包戶大量投放餌料,對水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有些承包戶為了擴大養殖水面,私自毀葦也時有發生。在核心區內外還興建了大量旅游設施和賓館、農家院等,常年開展旅游業務,大量游人進入核心區。

        所有這些,都對七里海濕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影響。

        七里海濕地,“渴了”。

        2017年4月,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濕地開展了專項督察,明確指出保護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

        七里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管委會主任陳力介紹,為重見昔日葦草叢生、草木竟秀、百鳥云集的濕地生態環境,寧河區對七里海濕地核心區、緩沖區土地以及全部葦田水面實行統一流轉。根據《七里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17—2025年)》,實施了水源調蓄、葦海修復、鳥類保護、生物鏈恢復等一系列工程項目。

        打造北國江南“濕地水鄉”

        “蘆葦長高了、長壯了,包括東方白鸛在內的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成了常客,北國江南‘濕地水鄉’的景致回來了……”世代生活于此的于增會說。

        過去由于水源短缺等多方面原因,七里海濕地數萬畝蘆葦生長逐年退化,產量不足歷史最好水平的三分之一,使得大量候鳥失去棲息地和隱蔽場所,也造成了七里海濕地“綠肺”功能的減弱。

        現在,疏通了水系、引進了水源,蘆葦再現勃勃生機,普遍長高了,長壯了。據測算,每年畝產量可增加100公斤~150公斤,七里海濕地的“綠肺”功能也能“大顯身手”。由于消除了密集型養殖,水系貫通,濕地水質明顯好轉,由原來的劣Ⅴ類提升到接近Ⅳ類。

        實施生態保護修復系列工程后,經監測,濕地野生植物達到153種,且覆蓋面積明顯增加。濕地區域鳥類監測共記錄到19目258種,比2015年足足增加了130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鳥類6種,國家Ⅱ級保護鳥類20余種。

        為七里海“鑲上金邊兒”

        “以前生意紅火的時候游客都要提前訂桌,不然吃不上我家的河蟹面。”年近花甲的七里海鎮任鳳村村民杜乃合告訴記者。

        杜乃合原本是七里海濕地內的養蟹承包戶,在核心區養殖河蟹5000畝,他的老伴張云翠在緩沖區經營著一家農家院。夫妻倆的生意做得十分紅火。

        自從七里海濕地生態修復工程開啟后,包括老杜在內的養殖戶、農民以及農家院經營者紛紛從濕地退了出來。據了解,從涵養濕地退出的農民可獲得相應的生態補償。流轉核心區土地,前5年每年每畝補700元,后6年每年每畝補800元,緩沖區耕地每年每畝補1000元,均高于農民承包收入。

        從濕地退出后,老杜決定培育“稻田蟹”和“蟹田稻”,“一地兩用、一水兩養”,走綠色發展之路。2019年,他在渤海邊承包了100畝水面,利用七里海種蟹繁育蟹苗,并在生態紅線以外承包260畝土地,聯合6戶農民成立了河蟹育種合作社和家庭農場,開始專攻稻蟹混養,每畝收益超過4000元。

        有了帶頭效應,稻蟹混養在全區迅速推廣。寧河區政府成立技術服務組,組織專家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更多居民開展立體生態種植養殖。目前全區已發展16萬畝稻蟹混養田,預計每畝可增收500元~1000元,全區總產值可增加1億元以上。

        依托七里海濕地這塊天然美玉,周邊農民的二次創業之路越走越寬,“金邊兒”終于鑲了起來。以金鑲玉,金玉結合,七里海濕地蹚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本報記者 李逸萌 張璽 郜亞章)

      【糾錯】 責任編輯: 劉笑冬
      加載更多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重慶仙女山機場正式開始校飛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武漢江漢方艙醫院正式關艙拆除
      克什克騰風光
      克什克騰風光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游
      吉林琿春:邊境村發展特色鄉村旅游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91126432033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 亚洲欧美人成在线 | 免费欧美大片久久久久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高清 | 日本在线黄免费 | 亚洲精品亚洲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