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記者高潔)近日,全國各地疫情逐漸平穩,各行業陸續復工復產。美團單車通過大數據提取“復工指數”發現:共享單車的使用迎來春節假期后的一輪恢復性增長,用戶平均單次騎行時長和距離均有較大提升。
美團單車大數據顯示,3月第一周工作日的全國騎行量較兩周前增長約86%,較春節日均增長約94%,通勤人數明顯增多。其中,北京的騎行量平均增長了187.7%。
數據顯示,3月第一周工作日,杭州、長沙、南京、北京等城市位居美團單車“復工指數”前列。此外,用戶的騎行習慣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上周工作日期間,全國用戶平均單次騎行距離約1.5公里,平均單次騎行時間13.5分鐘,相比1月同期分別提升24.7%、30.7%,其中3公里以上的訂單占比接近翻倍;分城市而言, 北京用戶平均單次騎行距離2.38公里,增長69%,上海、北京、西安等城市平均騎行距離最遠,其中上海以單次平均騎行距離3.2公里躍居第一。
出行時段方面,全國美團單車用戶整體呈現“早間錯峰出行、夜間少出行”的特征:相比一月工作周,3月第一周工作日的7-9點早高峰占比略有下降,9-12點及下午的出行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以北京為例,早高峰出行時段的跨度較復工前有所拉長,從7-10點,表明北京復工企業鼓勵員工錯峰出行;晚高峰17-19點的出行占比提升較大,而晚間及凌晨的出行人數則大幅減少。
美團大數據分析師認為,疫情防控使得不少市民調整了借助公共交通系統出行的優先級,而選擇了自主性較強的共享單車,且從出發地到目的地“一站式騎行”的人群變多;全國民眾堅持安全有序復工復產,同時響應號召,減少了不必要的出行。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張成剛表示,當下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統籌推進,通勤需要低風險交通工具的支持,作為替代性選擇,共享單車可以成為主要交通工具,有助于緩解交通瓶頸。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城市項目主任劉岱宗表示,對于10公里以內的通勤距離,騎行是比較安全、健康且高效的選擇。這正契合了當下人們在兼顧出行效率的同時,同步抵抗病毒、增進身體健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