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新華網 正文
      堅定不移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院長魏禮群談新中國社會治理70年
      2019-09-22 15:29:53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9月22日電? 題:堅定不移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院長魏禮群談新中國社會治理70年

        新華社記者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顧新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之路、總結寶貴經驗,對于新時代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70年來,新中國社會治理走過了怎樣的非凡歷程?如何看待這個過程中的發展變化?收獲了哪些重要經驗與啟示?記者近日專訪了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院長魏禮群。

        持續推進社會領域變革,堅定走向社會治理現代化

        問:能否簡要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社會治理經歷了哪些非凡歷程,呈現出怎樣的發展態勢?

        魏禮群:縱觀新中國70年社會治理變革歷程,這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堅定不移探索、開拓和推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過程。

        新中國成立后,百廢待興。黨和國家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通過最大限度把全社會組織整合起來,形成最廣泛的社會共同體,凝聚起建設新中國的磅礴力量,改變了國家一窮二白的落后面貌。

        改革開放后,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社會運行進入活而有序的狀態。各級政府注重履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突破城市“單位制”“街居制”的約束,有力推動和引導社會流動,特別是人口在城鄉之間、農村之間、城市之間以及企業之間流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社會治理領域改革創新,我國社會治理現代化取得歷史性成就。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比如,全面加強黨對社會治理的領導;改善和保障民生,積極促進就業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社會治理基礎性制度改革創新,改革戶籍制度,深化教育、衛生領域改革;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廣泛開展平安中國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不斷提高社會治理信息化水平等。我國社會治理進入加快發展的新時期。

        回望70年社會治理現代化之路,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這艱苦卓絕的征程上,既有高歌猛進,也有曲折徘徊,更有飛躍變革,探索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

        從社會管控、社會管理向社會治理轉變,治理理念實現新飛躍

        問:我們應當如何看待這70年社會治理的深刻變革與發展?

        魏禮群:這70年,中國正在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也必然帶來社會治理的根本性變革。社會治理理念隨著整個國家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和現代化進程,經歷了從社會管控到社會管理,再到社會治理的發展進步。

        新中國成立后一段時間,我們國家基本處于傳統社會形態,工業化、城市化等水平低。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國社會從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業社會、鄉村社會,逐步向工業社會和現代社會轉變,城市化水平大幅提升;由封閉半封閉型社會向開放型社會轉變,社會日益呈現多元化、復雜化、現代化的特征。

        因此,國家管控理念逐步被社會管理理念替代,進而向社會治理轉變。從管理到治理這一字之差,成為黨和國家社會治理理念深刻革命的生動寫照,標志著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社會治理規律的認識實現了新飛躍。

        從社會體制和方式手段看,逐步從國家一元管理向多元社會主體共建共治轉變,從單純行政手段向綜合運用各種方式方法轉變。

        新中國成立后一段時期,國家主要通過行政措施來實現社會的整合發展。改革開放后,國家作為社會治理主體之外,還重視發揮各種社會力量的作用,逐步形成在黨委領導下,政府、社會、市場、公眾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逐步重視綜合運用經濟、法治、科技和必要的行政等多種手段,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不斷推進源頭治理、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民主治理、綜合治理。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逐步打造“互聯網+”社會治理模式,把體制機制變革與現代科技應用深度融合起來。現代社會治理體制框架基本建立。

        70年來,我國社會治理制度體系經歷了從碎片化到不斷發展再到有力整合創新的建構過程。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年來,經過持續的實踐探索和制度建設,逐步建立了現代社會治理的基礎制度體系,包括社會組織體系、社會管理體系、社會保障體系、公共安全體系等,基本構筑了符合當代中國國情的新型社會治理制度體系。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人民為中心”

        問:70年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有哪些經驗與啟示值得總結?

        魏禮群:經驗與啟示可以總結很多條,首要的一條就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70年的歷史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引領社會進步的核心力量。中國社會治理的發展與進步始終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

        新中國成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其中也包括社會管理制度。改革開放后,又是在黨的領導下,總結以往經驗教訓,逐步建立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治理制度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突出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不斷提升黨的社會治理領導能力和水平。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推進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以著力提升“政治領導力、組織覆蓋力、群眾凝聚力、社會號召力、發展推動力、自我革新力”為目標,將黨的領導貫穿于基層社會治理各方面全過程。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只有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充分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堅持群眾路線,社會治理才會真正有效。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更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群眾情感,傾聽人民群眾呼聲,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真正把人民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作為檢驗社會治理成效的根本標準。

        立足中國基本國情是搞好社會治理的重要基礎。社會治理要充分考慮地區和城鄉間的差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搞一刀切、一個模式。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分類指導,推動各地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基礎條件、人文特色等實際,確定社會治理的發展思路和推進策略。

        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必須始終堅持全面深化社會領域改革,提高現代社會治理能力,進一步確立創新思維、辯證思維、底線思維,更加講究科學方法,正確把握處理好治理與民生的關系、維穩與維權的關系、活力與秩序的關系、法治德治自治的關系,使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得以持續、健康、順利推進。

      +1
      【糾錯】 責任編輯: 白羽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所羅門群島風光
      所羅門群島風光
      南寧:華美夜色扮靚東博會
      南寧:華美夜色扮靚東博會
      國際和平日:世界各地的和平紀念
      國際和平日:世界各地的和平紀念
      浙江湖州:秋風起 采菱忙
      浙江湖州:秋風起 采菱忙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1721125024874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一本丁香综合久久久久不卡网站 | 三级亚洲中文字幕 | 玖玖爱精品视频在线 | 五月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另类 | 中文字幕在线九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