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新華網 正文
      我國科學家發現“混元獸” 改寫有袋類哺乳動物起源歷史
      2018-06-14 11:33:2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記者董瑞豐、岳冉冉)我國科學家將一件在內蒙古發現的約1.26億年前的哺乳動物化石命名為混元獸,并認為混元獸是人類等胎盤類哺乳動物的早期祖先,而此前被認為是袋鼠等有袋類哺乳動物祖先的中國袋獸,與混元獸同屬一支。新研究動搖了有袋類起源于亞洲的結論,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于北京時間14日在線發表該成果。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生物演化與環境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科研團隊與云南大學教授畢順東合作,對這件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早白堊世哺乳動物化石進行研究,發現混元獸是真獸類(胎盤類及其祖先)的早期類型,同時發育有真獸類和后獸類(有袋類及其祖先)的混合特征。

        胎盤類和有袋類占哺乳動物物種的99%,它們從何起源、何時分異是哺乳動物進化研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科研人員表示,這一研究結果科學意義重大,中國袋獸屬于真獸類的新結論,表明亞洲可能不是有袋類的起源中心。目前已知有袋類最早的化石記錄為發現于北美1.1億年前的三角齒獸。

        混元獸標本發現于內蒙古寧城義縣組下部地層,是距今1.26億年的熱河生物群中的哺乳動物。過去20年間,我國東北熱河生物群發現了超過120多個屬種的脊椎動物化石。新發現的混元獸保存完好、結構精美,研究人員利用高精度CT掃描技術,數字化三維重建了包埋在巖石中的化石骨骼,基本上復原了每塊骨頭的形態特征。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歷時3年,構建了一個包括有56個早期哺乳動物分類單元和400多個形態學特征的大型數據矩陣,確立了早期哺乳動物譜系樹。

        據介紹,混元獸的屬名,意為“元氣未分,混沌為一,元氣之始也”,表示該生物擁有真獸類和后獸類混合特征的特別屬性。

      +1
      【糾錯】 責任編輯: 韓家慧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彩粽”迎端午
      “彩粽”迎端午
      “大鼓”出山
      “大鼓”出山
      把脈“渤海糧倉”促增產
      把脈“渤海糧倉”促增產
      巧手剪出“世界杯”
      巧手剪出“世界杯”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61298941091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 | 亚洲欧美人成视频一区在线 | 在线人成网站免费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91 | 香蕉香蕉永久免费看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