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新華網 正文
      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2020-02-16 02:23:02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新華社武漢2月15日電 題: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新華社記者

        這是一組令人動容的數據:

        截至2月11日24時,全國醫務人員確診新冠肺炎1716例,其中6人以身殉職。湖北醫務人員確診1502例,其中武漢1102例。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出征:

        截至2月14日24時,各地向湖北已派出217支醫療隊25633名醫療隊員,軍隊共派出3批次4000余名醫務人員。

        懸壺入荊楚,白衣做戰袍。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2月12日,兩名醫護人員在武漢體育中心方艙醫院豎起拇指為自己和同伴加油鼓勁。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發揮火線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

        當疫病肆虐神州,當患者亟待救治,他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奮戰在一線,挺身在前沿,在最危險的防疫陣地上晝夜拼搏。

        聞令而動:面對未知的病毒,沖鋒是義不容辭的選擇

        “這是我這輩子最大一次挑戰!”作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這樣說。

        從醫33年,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堅強地挺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暴風眼”。病人激增、醫療資源短缺、手下醫務人員“一人當兩人使”……他這一仗,打得極其艱苦。

        疫情如火,庚子鼠年來臨之前,武漢、湖北,乃至全國確診人數不斷攀升。關鍵時刻,黨中央、國務院迅速作出決策部署,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2)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2月10日,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福建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在工作中。 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各地醫務工作者應聲出征,馳援武漢。

        “肺科醫院!”“第十人民醫院!”“華山醫院!”……從庚子年除夕夜開始,上海、廣州等多地機場的候機大廳內,相繼回蕩起這樣特殊的“點兵”聲。

        解放軍醫療隊多箭齊發,來自浙江、上海、江蘇、廣東、陜西等地的217支醫療隊緊急馳援,19個省份對口支援湖北省……此次醫療救援的調動規模和速度,超出以往。

        疫情就是命令,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一線。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3)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2月10日,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醫護人員在安撫一名因精神壓力過大而哭泣的患者。 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一線崗位全部換上黨員,沒有討價還價!”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一番話,顯示了共產黨員的擔當。

        “我報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各個黨支部微信群里,報名請戰的人員名單已經接起了長龍。在前線成立的臨時黨支部里,18名年輕的醫務人員在戰“疫”火線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醫療界精銳盡出,戰勝疫情的決心,不言而喻。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4)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2月10日,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江蘇醫療隊的醫護人員詢問患者病情。 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深圳、武漢、北京……84歲的鐘南山輾轉多地,調查研究疫情防控。目前,他正在科技攻關和科學救治兩條戰線上奮戰。

        9所“方艙醫院”在武漢投入使用,已收治了5600多名輕癥患者。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王辰2月1日趕赴武漢。這位非典時期擔任北京醫療組組長的專家坦陳,“方艙醫院是關鍵時刻的關鍵舉措”,每天都持續工作到凌晨三四點。

        “理個光頭,削發出征!”“我是去過汶川的,這次必須要去”“我是參加過抗擊非典的,這次必須要去”“孩子,媽媽去打怪獸了”……一個個讓人熱淚盈眶的場景,一個個激勵人心的故事,在神州大地傳播。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5)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2月9日,在湖北省隨州市中心醫院,醫護人員準備從救護車里接收一名疑似新冠肺炎患者。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抗擊非典、汶川大地震救援、援非抗擊埃博拉……從“60”后到“90”后,四代醫學工作者無畏付出,迎著疫情堅定前行。

        “80后”ICU醫生、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王凱記得,2003年抗擊非典時,正上初中的自己被奔赴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感動,立下學醫的理想。如今,他主動請戰,“到了我奮戰的時刻了!”

        浙江的馳援隊伍里,有很多“90后”年輕醫務人員。“很多年輕人都是出征前最后一刻才向家人匯報,家人們肯定會擔心,但知道我們是干這行的,早有心理準備。”臺州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楊希說,自己從他們年輕的臉上看到了使命傳承。

        一襲白衣,有怎樣的魔力,能讓一個人不懼生死?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6)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2月8日,護士長孫純(中)在武漢雷神山醫院走廊給護士分配任務,準備迎接轉運患者。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護士郭琴,剛剛度過了治愈的隔離期,就重回工作崗位。為此,她的父親在她出發的那天,難過得說不出話。

        “我知道他心里是為我感到驕傲的。”提起此事,郭琴哽咽了。

        生死相托:肩負如山的使命,用愛心和責任抗擊疫魔

        2月4日下午,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

        北京協和醫院、北京醫院、武漢同濟醫院、江蘇省醫療隊聯合建設的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重癥加強病房剛剛啟用,就迎來嚴峻考驗——

        轉入的第一位患者極度呼吸困難,氧飽和度只有50%。然而,此時病房還沒有配齊搶救所需的三級防護設備。

        “人命關天,等不得!”北京協和醫院內科重癥醫學科主任杜斌冒著暴露的危險,爭分奪秒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7)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2月6日晚,重慶市云陽縣“疫情防控”志愿服務車隊志愿者郭高平開車送云陽縣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上夜班。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呼吸困難緩解,血壓降下來了,患者生命體征終于得到維持。同事們連忙接上去,建立中心靜脈通路、進行積極循環復蘇,患者情況逐漸平穩下來……

        生死一瞬。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抗疫一線上演。

        用生命赴使命,用生命守護生命——在這場特殊的戰“疫”中,白衣天使們用生命詮釋了何為“醫者仁心”。

        有戰爭就會有傷亡。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8)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2月4日,醫護人員將患者轉運至武漢火神山醫院病房。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在與疫情的阻擊戰中,一些醫務工作者不幸被感染,更有些醫生以身殉職,他們當中,有的是醫學專家,有的是基層醫務工作者,有的去世前還想著回到戰斗崗位……

        病毒無情,面對危險,他們害怕嗎?

        “我只想著盡快讓病人有呼吸,沒時間考慮自己會面臨多大風險。救人要緊,這是我們的職責。”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支援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潘純坦言。

        2月4日,醫護人員將患者轉運至武漢火神山醫院病房(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我們當大夫的,一天到晚面對生死,也看淡生死。但看到還有一些病人救不過來,真的感到很崩潰。”武漢市第六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朱紫陽眼中有淚。

        連日來,因為壓力太大,中部戰區武漢總醫院武昌院區感染科副主任張波已經瘦了十六七斤。他說,“所有人都不放棄,因為這是全軍在戰斗,全國在戰斗。”

        每一句真切的話背后,都有一顆赤子之心。

        “忍著疼,盡量把口罩拉高,避開傷處。”每次進ICU前戴口罩和護目鏡,對22歲的武漢肺科醫院護士張美玲來說都很痛苦。

        臉上留著許多口罩勒紅的印痕,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2月5日,連續值班12個小時后,張美玲腳一軟摔倒在地,導致左側上頜骨骨突及左側鼻骨骨折,醫生建議盡快手術。

        1月29日,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張定宇在去病房的路上。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

        “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癥患者,一個蘿卜一個坑。”她說,不想拖大家后腿,但暫時不能手術也讓她暗自擔心,不知道以后能不能恢復,會不會影響美觀和呼吸……

        強忍痛楚,擦干眼淚,無數白衣戰士匯成一道道抗擊病魔的防線。

        這幾天,帶著近百名新冠肺炎輕癥患者在方艙醫院跳起舞蹈,新疆醫療隊員巴哈古麗·托勒恒出名了。跳了這么多次舞,熟悉她曼妙的舞姿,病人們依舊不知道巴哈古麗的相貌。

        “給他們心理關懷、提振信心,鼓勵他們勇敢抗擊病魔最重要!”汗蒸館般的工作環境,巴哈古麗的衣服一次次汗透,但患者臉上的笑容卻讓她倍感振奮。

        同樣振奮的,還有江西省第一批支援湖北隨州醫療隊的護士羅艷。

        1月29日,北京宣武醫院一名醫護人員在武漢駐地練習防護技能時護目鏡內充滿霧氣。 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來隨州第8天,10號床的病人在大家努力下病情好轉,要從重癥病房轉回普通病房了。”口罩掩不住羅艷臉上的笑意,“這位病人一直握著我的手不松開,還比著勝利的手勢,大家都很開心。”

        愛在流淌,生的希望在升騰。

        “我出艙啦!”揮動著“出院證明”,11日16時50分許,武昌方艙醫院28名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出院。

        “感謝白衣天使!”新冠肺炎患者張鳳玲說:“醫務人員工作比外界想象得辛苦多了。他們不僅用專業知識幫我們消除身體上的不舒服,還給我們提供心理疏導。告別時,我們都流淚了。”

        仁心無界:交融彼此的守護,奪取必定會到來的勝利

        疫情依然復雜嚴峻,疫情防控阻擊戰處在膠著對壘階段。任務重、風險高、壓力大……

        “白衣戰士”們的安危冷暖,牽動人心。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關愛他們,大力宣傳優秀典型和先進事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生活、安全、人文關懷都要保障到位。”

        習近平總書記殷殷牽掛、諄諄囑托。

        毛青(左二)和同事在金銀潭醫院一線病房工作時合影(1月26日攝)。 新華社發

        一項項措施火速推進,“國家保障”筑牢堅強后盾——

        2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于改善一線醫務人員工作條件切實關心醫務人員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

        從改善工作和休息條件、維護身心健康、落實人員待遇、提高衛生防疫津貼標準,到加強人文關懷、創造更加安全的執業環境、弘揚職業精神做好先進表彰工作……七大舉措,給戰“疫”一線醫務人員解除后顧之憂。

        各省份相繼出臺政策,“暖心舉措”消除后顧之憂——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3)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1月24日晚,由陸軍軍醫大學抽調精干醫務人員組建的醫療隊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停機坪集結,準備連夜馳援武漢。 新華社發

        湖北省全面開啟針對醫務人員的工傷保險“綠色通道”;

        北京市免費為一線醫務人員親屬提供臨時托養、照護等服務保障;

        南京市為赴湖北醫務人員“辦好十件實事”,包括建好一個“后援團”,享受一次子女就學照顧;

        浙江和吉林兩省發文明確,要優先保障一線醫務人員必需,公職人員不得使用N95口罩……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4)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1月24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治療。 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關懷從社會各界匯聚,“愛心馳援”激發更強斗志——

        廣大社會組織和個人捐贈踴躍,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大批防疫物資源源不斷,送往疫情防控醫院;

        愛心企業在武漢、上海、北京成立“醫務保障車隊”,免費服務一線醫務人員;

        40余家餐飲企業聯手,組建餐飲保障團……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5)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1月24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隔離病房內,醫護人員在隔離服外寫下名字,方便相互辨認。 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關懷傳遞力量,守護交融彼此。

        戰斗仍在繼續,消耗依舊很大,更多物資仍須不斷馳援。

        “我們的目標不僅要打勝仗,也要保護好醫務人員。”毛青說。作為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全軍感染病研究所所長的他,悉心指導著防控感染工作。

        “前線隊員的安危,是我們最牽掛的事。”中日友好醫院院感辦副主任郭麗萍說,“我們進一步完善了防護措施,防護物資也從一開始的短缺、型號不全,到現在逐漸統一,基本滿足防控等級需要。大家倍添了勇氣和信心。”

        戰“疫”前線,醫務人員的安全更牽動著家人的心。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6)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1月24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將一名好轉的病人轉移至普通隔離病房。 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

        “這些堅守武漢,奔向武漢的人,也不過是誰家女兒,誰家丈夫,誰家妻子,誰家爸爸。從容奔赴,是因為腳下這片土地值得一個人深愛……”

        看到女兒來信,護士劉艷紅淚水止不住地流。20天前,她從銀川奔赴湖北襄陽,踏上戰“疫”之路。此刻,她回復女兒——“萬眾一心的力量終將是所向披靡的!”

        仁心無界,大愛無疆;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總攻的號角,正在荊楚大地上響徹。這是一個個“逆行”的身影,這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我們有理由堅信:再凜冽的寒冬,也阻擋不了春天的到來!(記者唐衛彬、鄒偉、廖君、屈婷、史競男、黎昌政、侯文坤、李偉、黎云、林苗苗、邱冰清、俞菀、肖思思、顧煜)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火線上的中流砥柱——獻給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新華網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5580456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亚洲乱码成熟在线视频播放 | 一级中文字幕免费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尤物在线国产91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 香蕉九九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