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新華網 正文
      “老鴨”變“鳳凰”——大別山區一個“窮山溝”的蝶變
      2019-08-15 16:31:11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合肥8月15日電 題:“老鴨”變“鳳凰”——大別山區一個“窮山溝”的蝶變

        新華社記者王正忠、劉美子、姜剛

        雨后的大別山,云霧繚繞,綠意蔥蘢。沐浴著精準扶貧政策的東風,地處安徽省岳西縣西北部的老鴨村,立足生態優勢,抓“雙基”建設,興產業發展,增內生動力,激活脫貧“一盤棋”,于2017年成功出列,正向鄉村振興之路奮勇邁進。這個大別山區最偏遠、最貧困的村之一,從昔日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的“窮老鴨”,蝶變為山坳里飛出的“金鳳凰”。

        謀致富

        盡管今年的采茶季已過,遠近聞名的茶葉加工大戶金剛卻一天也沒歇著。這幾個月,他又加工了3萬多斤茯苓,同時還在準備著葛粉加工。

        金剛所在的老鴨村平均海拔700多米,產出的高山茶葉茶香回甘。“原來沒有路,再好的茶也出不去。”金剛說,9年前,通組路修到家門口,他置辦了一臺茶葉加工機。

        從1臺到5臺,從手工作坊到自動化加工廠,金剛的加工生意輻射帶動周邊300多農戶。在產業扶貧等政策帶動下,他也從建檔立卡貧困戶轉變為年收入超過8萬元的富裕戶。

        今年5月,金剛成為村里第一個拿到營業執照的脫貧戶。

        岳西曾是大別山區唯一一個集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純山區、生態示范區、生態功能區于一體的國家重點貧困縣。擁有400多戶居民的老鴨村山高嶺大,自然環境惡劣,2014年的貧困發生率達39%。

        “出門便爬坡,吃糧靠肩馱;農閑背被兒(要飯),男兒難娶婆(妻子)”曾是老鴨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過去靠山吃飯、開山種糧、砍樹賣錢,現在因地制宜、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是我們精準脫貧的生命線。”老鴨村黨支部書記熊壽青說,立足資源稟賦優勢,做活產業扶貧文章,成為老鴨村打造“造血功能”的根本之舉。

        時值正午,驕陽炙烤著大地,54歲的王業泉剛從茭白田爬上田埂,汗水浸透衣衫,200多斤茭白碼垛得整整齊齊。

        “以前想發展摸不著門路,現在掙到錢了,渾身都是勁兒!”王業泉笑著說,2014年,在政府的引導下他開始種植茭白,村里有技術人員上門指導,還利用扶貧夜校傳授種植技術和扶貧政策。去年他家光是種茭白就收入2萬多元。

        老鴨村村民種植傳統水稻,低產低效,難以為生。精準扶貧以來,村里建設高標準茶園、桑園2800畝,種植茭白等高山蔬菜超過1000畝,發展中藥材300余畝……

        組組有當家產業,戶戶有致富門路。老鴨村人均收入已從2014年的3500元增至去年的12870元。

        拔窮根

        地處高寒山區的老鴨村,不少村民居住在生存條件惡劣、“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深山區,因病、因殘、因學致貧的占半數以上。

        “從泥巴房到土磚房,從沒想到能搬下來住上樓房。”脫貧戶王文波說,以前他家住在七里遠的山上,滑坡、泥石流風險大,“晚上雨下大了,覺都不敢睡,喝水只能喝山泉水。”

        2016年,村干部帶來了他巴望了半輩子的好消息——易地扶貧搬遷開始了。一年后,王文波一家搬進了100平方米的兩層新居。

        脫貧攻堅以來,老鴨村共實施危房改造110戶,建成兩個易地搬遷點,集中安置25戶、75人,實現全村無危房。

        “如果沒有好政策,我們怕是醫院都不敢去。”68歲的金家成一家因病致貧,去年光是自己和兒子看病就花費3萬多元,受益于健康扶貧政策,最終只自費5000元。

        分批實施23.74公里的村道拓寬及通組道路硬化工程,修建6處飲水站點……“路”和“水”這兩大窮根接連被拔掉。

        堅持黨建引領,促進脫貧攻堅。熊壽青回憶,過去村里不敢開會,一開會老百姓就反映問題,曾被列為軟弱渙散村。

        近年來,老鴨村實行建章立制、村務公開,吸收大學生回村任職,充分發揮黨員在促脫貧中的先鋒模范作用。

        “現在全村上下一心,勁兒往一處使,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熊壽青說,該村貧困發生率已降至1.18%。

        奔小康

        景美、民富、產業興,一幅鄉村振興的新畫卷正在老鴨村緩緩鋪開。

        今年3月,41歲的鄭光輝毅然辭去月薪7000元的工作,返鄉創業。23年前,他和村里多數年輕人一樣,把逃離大山當成擺脫貧困的“救命稻草”。

        “家鄉一年一變,正是回鄉創業的大好時機。”思想活泛的鄭光輝最近正在研究竹制工藝品加工,準備帶領鄉親打開毛竹銷路。

        6部手機、5個微信、2萬多個客戶,剛從浙江湖州回家探親的王麗正在手機上忙活著童裝生意。4年前,她被查出脊髓腫瘤,因病致貧。手術后,她主動學習電商銷售,如今帶領全家年收入超10萬元。“扶貧政策好,但我們不能依賴政策。”

        一樁樁戰貧斗困的故事正在這片紅土地上上演,老百姓的信心與信念正不斷增強。

        荒山變青山,舊貌換新顏,一棟棟白墻灰瓦的兩層小樓錯落有致。2018年,老鴨村省級高枧美麗中心村建成,人居環境得到徹底改善。

        “這幾年,村里還引進省城兩家農業公司,發展油茶等特色產業。”熊壽青說,該村正著手發展生態旅游業及民宿……

        “脫貧要可持續,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是根本保證,產業發展是決定性因素,內生動力是第一動力,我們要讓所有群眾都有獲得感。”岳西縣委書記周東明說。

        今天,一首新的順口溜在老鴨村口口相傳:“脫掉貧困帽,鄉村在振興,組組通公路,轎車戶戶進。”

      +1
      【糾錯】 責任編輯: 邱麗芳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古村新韻
      古村新韻
      嘉塘草原的神秘“萌物”
      嘉塘草原的神秘“萌物”
      壯美乾坤灣
      壯美乾坤灣
      水草豐美的藏北牧場
      水草豐美的藏北牧場

      ?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13261124880279
      中文字幕日韩无线码在线一区_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_日韩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目_国产精品点击进入在线影院高清
      <strike id="gegfc"><dl id="gegfc"></dl></strike>
      <sub id="gegfc"></sub>
      
      
        <mark id="gegfc"></mark>
          亚洲精品乱码在线 |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 五月婷综合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