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開始建立城鎮養老保險制度起,1991年至1997年,基金收支水平低,基本平衡。1998年至2003年,連續6年收不抵支。2002年,有29個省份收不抵支。當時恰逢國企改制、欠費突出,1997年正式建立制度后,原來由企業負擔的退休金開始由社保統籌支付,支出大規模增加。不少省份拖欠養老金,甚至不能全額發放。1999年,全國拖欠養老金133.4億元。2004年至今,收支規模加速增長,結余額大幅增加。2004年,恢復收支平衡。隨后7年,收入和支出增長都很迅猛,基金結余也不斷增加。到2011年累計結余1.94萬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7年來年均增速30.8%。不過,地區不平衡依然突出。 …[詳細] |
17日,“社會保障國際論壇暨《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發布會”在京召開。這份由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1年城鎮職工養老金收不抵支省份達14個,收支缺口達767億元,高于2010年。報告顯示,在32個統籌單位中(31個省加上新疆兵團),如果剔除財政補貼,2010年有17個收不抵支,缺口達679億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雖然減少到14個,但收支缺口卻高于2010年,達到767億元。報告顯示,2011年記賬額達到24859億,空賬額達22156億。個人賬戶空賬額繼2007年突破萬億大關后,再次突破2萬億。 …[詳細] |
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呂井海解釋,養老金空賬的成因主要有幾方面。一方面我國社保制度建立較晚,很多以前退休的人員根本就沒有繳費并參保。早期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就是依靠在職職工的繳費來負擔已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即當時在職職工的個人繳費無法全部進入自己的個人賬戶,被部分拿去給退休者發養老金,這就使在職職工個人賬戶出現空賬。另外,近年來國家連續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養老金,現在很多人的養老金水平都已經超過了每月2000元。這種養老金支出的巨大變化,使得國家財政只能優先為退休者發放養老金,而無法在短期內解決空賬問題。
…[詳細]
|
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歷史欠賬也不一樣,這些都是導致養老金各地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除此之外,報告分析認為,目前,我國的勞動力流動是導致各地出現養老金收支差異的重要因素。到2011年,我國的2.3億農民工中,外出農民工數量已達到1.58億。大規模的跨地區流動,對各地養老保險的財務狀況有著重大影響。報告顯示,2010年,跨省流動人口為打工地帶來的養老金收入達到525.6億元,平均每個參保者貢獻3424元。由于東部是勞動力輸入大省,中西部則是輸出大省。這種勞動力流動就給地區養老金收支帶來了影響。東部地區流入人口導致正收益323.65億元,西部基本上是人口凈流出,導致其負收益84.12億元。而中部地區流出人口最多,導致其負收益最大,達到239.53億元。 …[詳細] |
如何應對養老金缺口?戴相龍建議,要加大國有資產劃撥力度,擴大全國社會保障儲備資金,應對人口老齡化造成的缺口。他指出,應該制度化,分成制,建議中央企業上交利潤的20%劃撥到社保基金。戴相龍表示,目前,社會保障基金一共32000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有兩萬多億,這筆龐大的資金該如何管理?按照以前的規定,只能存在銀行,只能買國債,十年的回報率低于通貨膨脹率。他提出建議,加快建立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運營機制制度,確保基金保值增值。他同時建議,要改進對國內社保資金投資運營的監督管理,可以設立專業的監督管理部門。 …[詳細] |
對于飽受爭議的養老金雙軌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表示,要積極探索和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雙軌制所導致的待遇差距過大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要高度重視和采取必要措施解決的時候了。金維剛指出,要積極探索和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特別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進五省市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這個試點方案在2008年的時候國務院已經出臺,五個省市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省市出臺正式實施方案,這種情況在我們國家改革歷史上也是罕見的,也反映了這個問題難度很大。這需要通過采取相應的一些政策措施推動地方試點,逐步實行統一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從根本上解決雙軌制導致的養老金待遇上社會不公平問題。” …[詳細] |
|
|
//forum.home.news.cn/vote_dc_world.jsp?voteid=10741
|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系主任、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