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余杭區在內的許多地方紛紛回購民營醫療機構,雖然花費不菲,卻是必須走的“回頭路”,回購體現了政府公共服務觀念和政策的“撥亂反正”。這一段彎路警示我們:市場化不是萬能靈藥,市場的歸市場,政府的歸政府,互不混淆,這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但愿這樣的彎路我們以后不會重走。 |
7500萬出售,3億元回購,如此大手筆,令人怦然嗅出政府的財大氣粗之氣。不少網友認為,如此怪象,不合情理,政府甘做冤大頭,其中必有貓膩。是否有不可告人的內幕,留待相關部門介入調查。反芻此起3億元回購衛生院的風波,至少要“買到個教訓”。 |
即使沒有腐敗行為,高價回購也不意外:當下通脹率不斷上升,8年前醫院價值7500萬元今天漲到3億元也很正常。打消群眾對政府回購改制醫院的顧慮和懷疑,關鍵是回購改制醫院政策在落實過程中要交易透明、程序適當、經濟劃算,要讓老百姓切實看到高價回購是否經濟劃算,中間有無腐敗貓膩,老百姓能不能從中得實惠。 |
 |
余杭區政府重金收回醫療機構,走過一段彎路之后回歸正途,也許可以算是一件“亡羊補牢”的好事。不過,這兩個多億的巨額差價,理應找到更合理的用途。政府承擔公共服務的責任,不一定非要通過收購醫療機構來實現。另外,回購過程是否公開透明?有無公眾監督?都是不容回避的問題。
|
|
|
|
 |
擴展閱讀 |
 |
 |
話中音 |
 |
 |
互動區 |
 |
|